首页 资讯 正文

又现超百万罚单!消费金融合作机构管理“教训”不断

体育正文 186 0

又现超百万罚单!消费金融合作机构管理“教训”不断

又现超百万罚单!消费金融合作机构管理“教训”不断

北京商报讯(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)消费(xiāofèi)金融机构的一张新罚单,又指向合作业务管理(guǎnlǐ)(guǎnlǐ)。6月2日,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,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阳光消费金融”)因合作模式存在不足(bùzú),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(dàowèi);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(dàikuǎn)定价;贷后管理有效性不足;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等,被处罚款140万元。这也是年内(niánnèi)消费金融机构收到的第二张百万罚单。

从违法事项来看,“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(shòuxìnédù)及贷款定价”在过往罚单中较少出现,反映出消费金融机构(jīnróngjīgòu)的(de)自主风控问题。而涉及合作类业务的管理问题,则是机构领罚的重灾区。

回顾2024年,因“合作模式(móshì)存在不足,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”“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”等而领到罚单的(de)消费金融机构就有(yǒu)5家(jiā),涉及中信消费金融、兴业消费金融、中银消费金融等,且处罚金额多在百万元以上。

“从2024年以来持牌消金罚单落地情况来看,合作机构管理已成为监管(jiānguǎn)重点。”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。具体(jùtǐ)来看,根据贷(dài)前(dàiqián)、中、后所涉业务流程,贷前合作主要是助贷、联合贷,贷中主要涉及风控,而贷后则涉及催收、不良资产处置等。

一方面,在贷中风控尽调领域,监管部门多次强调不得将核心风控进行外包。本次阳光消费金融罚单出现“未(wèi)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”这样的(de)细化受罚事由(shìyóu),需要引起消费金融公司高度重视,并对合作类业务模式进行全盘梳理、全面整改(zhěnggǎi)。

苏筱芮指出,另一方面,贷前(dàiqián)营销与贷后(dàihòu)催收,不但涉及合作机构管理,更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(bǎohù)工作,贷前营销违规宣传、违规采集传输用户信息、贷后不当催收等行为,是目前相关机构普遍存在(pǔbiàncúnzài)的合规短板。

2024年,阳光消费金融实现(shíxiàn)净利润0.58亿元,同比下降66.1%,资产(zīchǎn)规模及盈利水平(shuǐpíng)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排在尾部。而(ér)在业内看来,过度倚重合作类业务(yèwù),对于机构自身中长期发展亦会造成不利影响。光大银行年报则透露,2024年阳光消费金融持续搭建自有场景,推动业务转型。

就罚单相关事项(shìxiàng)及整改进度,北京商报记者向阳光消费金融方面发函采访,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复(huífù)。

事实上,《消费金融公司(jīnrónggōngsī)管理办法》明确提出,“应当持续对合作机构进行管理,及时识别、评估因合作机构违法违规(wéiguī)导致的(de)风险,督促合作机构落实合规管理、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,结合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、服务合规性等制定(zhìdìng)合理的激励约束(yuēshù)机制,严格规范其行为(xíngwéi)”。而《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“助贷新规”)的重磅出台,从信息披露到风险监测,对消费金融合作机构的管理要求(yāoqiú)更上一层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近日,继尚诚消费金融之后,又有南银法巴消费金融、厦门(xiàmén)金美信消费金融在官方(guānfāng)渠道披露了第三方(dìsānfāng)合作伙伴名单(míngdān)。其中既包括合作的助贷引流平台(píngtái)(píngtái)、担保增信机构名称,也展现了双方合作模式、起止时间等。这一举措正是为满足助贷新规中“对平台运营机构、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,通过官方网站、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,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”的要求。

不论是向新规靠拢的“示范”,还是罚单带来的“教训”,各消费金融机构均(jūn)应注重提升(tíshēng)自营能力建设,进一步加强合作(hézuò)机构审慎管理。苏筱芮指出,随着助贷新规的逐步落地(luòdì)以及过渡期(guòdùqī)的临近,合作类业务的严监管趋势将有增无减(yǒuzēngwújiǎn),且从过往情况看,合作问题罚单涉及金额通常会大于其他受罚事由。其他消费金融机构需汲取教训,在增强自营能力的同时,避免在类似问题当中重蹈覆辙。

又现超百万罚单!消费金融合作机构管理“教训”不断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